曹本华: 用心用情 扬己之长 服务社会 绽放精彩| 2019好老师评选风采展示
档案
曹本华,广东省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微课技术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专家;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专家联盟副秘书长;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骨干教师,禅城区优秀教师,禅城区骨干教师,禅城区教育线优秀共产党员;佛山市、禅城区资源库建设骨干教师,广东省教育装备专家库成员,佛山市“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专家库成员。
近四年:主持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微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用研究》和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交互智能平板应用的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主持国家级、省、市级信息技术重点科研课题8项,主持5项,参与3项); 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其中有《广东教育》、《教育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与研究》)。参与编辑多本多本教育专著并专著中收录文章。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获得90项各种荣誉(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奖励23项)。
近三年省内外示范引领学术讲座和报告一百三十多场。
Teacher
用心用情 扬己之长 服务社会 绽放精彩
2019年5月11-12日参与布拖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开展的“国培计划”2019年第四期送教下乡活动,小学语文 185 人、小学数学 158 人、初中语文 63 人、英语62 人,信息技术 57 人。合计 525 人。曹本华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的休息时间为信息技术 57 人进行《少儿编程的教学设计》、《互动课堂生机教学场景设计》二场专题培训,受惠114人次老师。
“互联网+”教育成功试点和推进
试点学校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接待三批教育部的领导参观调研,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五批次四川省、州等领导的考察调研,都给予了我们这个项目的高度评价。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计划》,响应实施教育信息化 2.0 计划,发挥互联网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转变,微课、微课程、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 微课支持“互联网+”教与学,技术改变教育,“互联网+”教育助力乡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在“互加计划”行动的背景下,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学中,充分体现自主、互动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地域和资源的限制,推进布拖县乡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
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利用微课、微课程资源、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等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解决目前村小教学点师资不足、课程开不足等先天不足,补齐这块短板。选取特木里镇乃乌小学、特木里镇得机小学、木尔乡叶尔小学、特木里镇洛奎小学、特木里镇则洛二民小、木尔乡呷乌小学六间村小教学点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培养骨干,形成特色,然后全面推广普及。
科研兴教,科研课题引领发展
科研兴教,抓好教育科研是提升当地教育质量的方法之一,结合布拖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关科研课题申报。指导申报的《信息化助推扶贫改革试点》课题项目成为2019年度四川省肖级(州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
主持申报的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重点课题《村小教学点“互联网+”教育换道发展的实践研究》,已经被凉山州推荐进入候选评审。本课题通过探索村小教学点借助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布拖本土阿都课堂网络公益课程,按国家、省、州课程要求开足、开齐课程,进行常态化教学;探索村小教学点教师由主教转变成助教实施其他网络课程教学;探索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人教版数字资源、微课资源进行数学教学模式建立;探索开展本土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开发建设,打造村小教学点共同体,共享课程资源教学。
我来布拖后引荐拱桥“互+”,布拖县有900多名教师加入了青椒计划,6间试点校开展了“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为了进一步提升布拖的直播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培养扎根乡村课堂的新型教师,快速推进新技术与区域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的子课题申报工作。主持申报《区域整合“互联网+”的教育治理研究》实验区课题申报;还指导8位青年骨干教师分别申报《“互+”对学生成绩与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农村学校整体融入“互+”计划的实施路径研究》等教师子课题的申报。
通过引导、指导布拖县的老师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通过发现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来做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通过做课题研究可以使教师快速成长,向骨干、名师、专家型教师方向成长,通过科研来兴师;通过科研来兴校,通过科研来兴教,从而达到提升布拖整体教育水平。